Updated: 7/28/2023
Released: 7/28/2023
Tags: finance, life, mathematics
我帮我妈核算了她最近买的一款增寿险。从结论上说,银行告诉(误导)她这款产品的利润率是4%~5%,但实际上只有2.7%。
我是从来没有买过理财和保险,也不懂金融和投资的。但我学过数学。我想分享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一些知识和想法。
普通市民对一个稳健投资产品最关注的只有三个东西:投入的钱X,回报的钱Y,从投入到回报的时间n年。
打个比方,我买一个产品10w,五年后回报本息总和15w。怎样评估这个产品的回报程度?最直观的是:利润5w,本金10w,所以利润率是50%,年平均利润率就是10%。
但实际上,这个10%是失真的,它没有考虑包括复利、通货膨胀的因素。简单讲,今年的1w和五年后的1w,它们是不等价的。
所以会有年化利润率(annualized rate of return)这个标准,它可以排除复利的因素。它的含义是:同样的本金、利润、时间,换算成一个每年取存本息的定期,这个定期的利润率是多少。在上面这个例子中,年化利润率是8.4%。
也就是说,你把10w存一年利率8.4%的定期,第二年变成10.84w,再把本息都存进去,这样到第五年,10w会变成15w。
年化利润率和年平均利润率本质上就是几何平均和算术平均。为什么前者比后者能更好地反映投资的回报?当年限较短时,这两个值很接近。年限越长,这两个值差异越大,年平均利润率就越失真。
再举个例子,以当前银行定息水平2.5%为标准(年平均利润率2.5%),10年后的年平均利润率是多少?25年、50年、100年呢?答案分别是2.8%、3.4%、4.9%、10.8%。如果用总的利润率来看,到第10年的总利润就超过本金的25%,第29年就会本金翻番。
指数计算是反直觉的。这个例子中,到第10年利润有四分之一,但实际上它的年化利润率其实并不高,而普通人是很难迅速反应到它的利润水平的。
(还有另一个评估的参数是IRR,更反直觉也更难讲一点,就不讲了。)
回到我开头讲的例子。我妈认可这个产品,因为累计15年能有50%本金的利润。但实际上年化利润率只有2.7%,还不如买银行五年的定期利润(当然,前提是以后也能买到相同利率的定期)。
现实比我讲的这个还复杂一些,增寿险实际上是用本金买了低于本金的保额,然后保额会按一定的利润率增长,这才有我一开头说的,银行告诉她的4%~5%的利率。她从“存15年利润尚可”判断这个产品可买,但实际上年化利润率甚至还不如存定期。买它的意义只有“保长期的低利率”这个优势,而且只要提前取,就亏了。
我有几点感想。
一是希望银行从业者可以有一些职业素养,你利润低可以,但不要误导投资者。
尤其像保险和大额定期,年轻人(至少我)是没有钱买的。像我妈这样接近退休的中老年人,不太能有自己评估投资回报的能力,被忽悠买了利润更低于定期的产品,即便它有自身的优势,这种过程依然让我觉得很遗憾。各位看到这条的话也可以和家里管钱的沟通一下。
二是我在做这些知识学习、以及对产品本身进行调查的时候,感觉就像向一滩泥潭里丢了块石子。简中互联网上这些内容的混乱和不透明程度远超我的想象。我甚至找不到一个对应于annualized rate of return这个词的翻译,只能把它翻成年化利润率,而这个概念和百度百科上的都不一样。更不要提对于保险公司资质、赔付能力等更现实因素等调查了。谷歌新闻快照甚至一页有一半的404。我不知道理财、保险行业内部是达成了怎样的共识,但这种讳莫如深和这次的事情很难让我有一个好印象…9
Powered by with theme minima.